第008章 御窑疑云
残垣断壁间,东厂番子们的飞鱼服在摇曳的火把光影中若隐若现,暗红色的衣料被夜风掀起,宛如在废墟上翻涌的血浪。
林砚用粗粝的布条紧紧缠绕住受伤的手臂,绷带很快被渗出的鲜血浸透,怀中藏着的密信也晕染出大片深色痕迹,仿佛随时会将他的秘密暴露无遗。
当千户将如泥的王公公等人押上囚车时,却突然转身,递来一方染血的令牌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"林先生,陛下宣召。"
巍峨的宫墙在夜色中如同沉睡的巨兽,林砚踩着青砖上凝结的晨露,小心翼翼地踏入紫禁城。
朱红宫门缓缓开启,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,让他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。
奉天殿内,檀香袅袅升腾,萦绕在鎏金龙柱之间。
明宣宗朱瞻基身着明黄龙袍,正慢条斯理地把玩着手中的宣德炉,龙袍上金线绣就的盘龙在摇曳的烛光下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。
"朕听闻你改良胎土,又破了谋逆大案?"皇帝突然抬眼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首首地刺向林砚,"可听说过'永乐大典遗失卷'?"
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,砸得林砚浑身一震。在现代研究历史时,他曾无数次翻阅过相关资料,知道永乐年间编纂的鸿篇巨制《永乐大典》确实有部分神秘失踪,坊间传闻这其中藏着足以颠覆王朝的帝王秘辛。
朱瞻基轻轻挥了挥手,一旁的太监立刻恭敬地捧出半卷残破的绢帛。
林砚定睛一看,上面绘制的缠枝莲纹竟与他怀中的瓷片有着惊人的相似!"三日前,钦天监夜观星象,紫微星旁现异星,"皇帝的指尖缓缓抚过绢帛上的裂纹,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,"你从何而来?"
冷汗瞬间顺着林砚的脊背滑落,贴身藏着的瓷片突然传来一阵温热,仿佛在提醒他正身处险境。
他的脑海中飞快闪过暗窑石壁上的奇异纹路,心一横,咬牙答道:"臣来自...陶神指引之处。"朱瞻基饶有兴致地挑眉,随即命人取来御窑最新烧制的梅瓶。
林砚接过梅瓶细细端详,瓶身釉面乍看完美无瑕,可当他将瓶口凑近烛光时,瞳孔骤然收缩——内侧竟分布着细微的螺旋状气泡,这是温度骤变才会出现的特征!
"陛下,此瓶恐有蹊跷。"林砚将梅瓶缓缓转动,让烛光穿透瓶身,"寻常烧制绝不会出现这般螺旋状气泡,除非..."他的声音戛然而止,记忆如闪电般划过脑海。王公公曾提及要将佛像献给"西域僧团",而西域独特的制陶术正擅长使用"冰火淬釉"之法!难道在这戒备森严的御窑厂内,竟然还潜伏着瓦剌的余党,正通过瓷器传递着机密情报?
夜幕深沉,林砚乔装成杂役,借着夜色的掩护潜入御窑厂。
清冷的月光洒在七十二座官窑上,排列整齐的窑炉宛如密布的星阵,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。
突然,他发现最西侧的龙窑烟囱竟不合时宜地冒出青烟。林砚刚翻过矮墙,就听见几个窑工压低声音的交谈:"这批梅瓶要混在贡品里,三日后送往居庸关..."
话音未落,林砚脚下一块松动的瓦片发出清脆的碎裂声。
刹那间,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暗处暴起,寒光闪闪的弯刀首奔他的咽喉而来!千钧一发之际,一柄飞刀破空而至,擦着他的耳畔飞过,将刺客狠狠钉在窑壁上。
林砚惊魂未定地转头,只见沈玉瑶提着精致的裙裾,从阴影中款步走出,发间的白玉簪还在微微颤动。
"林公子好大胆子,"她弯腰捡起刺客掉落的铜牌,上面刻着栩栩如生的西域狼头图腾,眼中闪过一丝警惕,"不过,你恐怕不知道,这御窑厂的地底,藏着比暗窑更可怕的东西。"
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,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
林砚望着沈玉瑶手中的铜牌,突然想起密信中"瓦剌铁骑自居庸关而入"的预言。
御窑厂内的异常、西域刺客的出现、神秘的冰火淬釉之法...这些零碎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瓷片,正在他眼前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——瓦剌的阴谋,或许早己如同蔓藤一般,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大明王朝最核心的禁地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