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平溪镇,林宇轩和苏婉顾不上旅途的疲惫。
他们立刻动手,将“轩婉服装”重新布置了一番。
那些从“宏远出口尾单”精心挑选回来的服装被一件件挂上衣架。
崭新的款式,带着与小镇风格截然不同的气息,静静陈列。
衣服本身的光泽与垂坠感,即使隔着段距离,也明显优于旁边的旧款。
路过的行人,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橱窗,脚步便慢了下来。
有人忍不住停下,隔着玻璃仔细打量。
这批尾单货,设计上带着几分港风的简洁,或是外贸款特有的洋气。
面料摸上去手感扎实,不像镇上常见的薄飘飘的化纤。
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,纽扣、拉链这些辅料也透着一股精致劲儿。
懂行的人一看一摸,心里就有数了。
这和镇上其他店里那些大路货,完全不是一个档次。
“你说张强看到我们这批新货,会是什么表情?”林宇轩一边整理衣架,一边问道。
苏婉正专注地调整橱窗展示,闻言轻笑:“估计脸会比苦瓜还皱。”
“他那些低价货质量经不起推敲,迟早会露馅。”
林宇轩摇摇头:“可惜咱们资金有限,不然能进更多款式。”
“慢慢来嘛,总比没有好。”苏婉拍拍他的肩,“先把这批卖出口碑,再考虑扩大规模。”
之前还在观望,或者被张强那边低价吸引走的顾客,心思又活络起来。
一位在镇中学教书的年轻女老师走了进来。
她上次来,只是随便看看,没找到特别心动的。
这次,她的目光立刻被一件杏色的简约连衣裙吸引。
“这件我可以试试吗?”
苏婉微笑着帮她取下。
“刘老师,您还记得我吗?去年我在您班上实习过。”苏婉递过连衣裙时问道。
女老师眨了眨眼:“哎呀,是小苏啊!我差点没认出来,你现在开店了?”
“和我爱人一起。”苏婉指了指正在接待其他顾客的林宇轩。
女老师走进简易的试衣间,很快又走了出来。
镜子里的她,气质都仿佛提升了一截。
连衣裙的剪裁恰到好处,衬得她身形高挑。
“这料子真舒服!”
女老师忍不住轻轻抚摸着裙子的面料,脸上是掩不住的惊喜。
“款式也好看,一点不俗气。比我上次在县城里看的还好些呢,那里一件差不多的要贵不少。”
“这批是我们刚从省城批发市场带回来的,都是外贸尾单,性价比高。”苏婉专业地介绍着。
“你们进的眼光真不错,我要了。”女老师爽快地掏出钱包,又看中了一件薄款开衫,“这个也试试。”
试穿后,她连连点头:“两件我都要了,搭配起来正好。”
付款时,女老师犹豫了一下:“价格这么实惠,你们能赚到钱吗?”
林宇轩走过来,笑道:“薄利多销嘛,客人满意才是长久之道。”
“我一定介绍同事们来,现在老师们都注重形象,你们这批衣服太适合我们了。”女老师提着购物袋,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满意的笑容。
送走刘老师没多久,门铃又响了。
一位提着菜篮的中年女性探头进来:“听说你们进了新货?我女儿下周要参加同学聚会,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。”
林宇轩眼前一亮,认出这是镇上医院的护士长。
“阿姨请进,我们这有几款很适合年轻女孩的。”
好东西自己会说话。
女老师的惊喜只是一个开始。
接下来的几天,店里客流明显增多。有人是听说了新货的口碑特意来看,有人是被橱窗吸引进来的。
就连对面小吃店的老板娘赵美华也趁着午市结束的空闲时间,匆匆跑来买了件浅蓝色衬衫。
“小苏啊,这衣服穿上去不显胖吧?”赵美华在镜子前转了一圈,眼里闪着期待。
苏婉笑着帮她整理领口:“怎么会,这个版型刚好修饰身材,您穿着挺精神的。”
赵美华摸着面料,满意地点头:“手感就是不一样,我家老头过两天生日,穿这个给他个惊喜。”
“轩婉服装”进了批“高级货”的消息,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小镇传开。
傍晚时分,花店老板娘李芳和理发店的小张站在橱窗前指指点点。
“看见没?他们家衣服现在不一样了,看着就上档次。”李芳压低声音说。
小张用专业眼光打量着:“是啊,摸着料子都不一样,听说是外贸来的。我昨天理了个客人,就穿着他们家的新款。”
一旁买菜归来的镇政府办公室王秘书也凑了过来:“价格好像也没贵多少,比去县城买划算。上周我买了件,穿去开会,主任都问我在哪买的。”
口碑,就这样一点点逆转。
从最初的“还行”、“跟别家差不多”,变成了“物美价廉”、“时髦洋气”。三天前一位顾客试穿后的感叹——“这衣服穿上跟换了个人似的”,更是被传得人尽皆知。
店里的客人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。周六那天,店门口甚至排起了小队。
林宇轩不得不搬来家里的折叠凳,让等待试衣的顾客坐下。
“要不要再找个帮手?”午休时,林宇轩给苏婉递过一杯水。
苏婉摇摇头:“先别,等稳定了再说。现在咱们得把每分钱都用在进货上。”
之前因为张强搅局而流失的一些老顾客,也悄悄地回来了。
“我就说你家东西好。”老主顾吴阿姨拍着苏婉的手,“上次被张强那便宜货迷了眼,结果洗了两次,领子就变形了。”
她们进门时还有些犹豫,看到新款后眼睛就亮了。
甚至有邻近镇子上爱美的姑娘,听说了消息,特意结伴坐短途车过来淘货。
“我表姐结婚,想买件像样的衣服。”一个扎马尾的女孩说,“听说你们这有外贸尾单,特意来看看。”
苏婉忙得脚不沾地。一天下来,嗓子都快说哑了。但她脸上的笑容,比任何时候都要灿烂真实。
“歇会儿,喝口水。”林宇轩塞给她一个保温杯。
苏婉摇摇头,继续招呼下一位顾客:“来了这么多人,不能让人家等着。”
汗水顺着额角滑落,她也只是随手擦去,继续介绍着一件针织开衫的优点。
“轩婉服装”的突然火爆,自然引起了镇上其他几家服装店老板的注意。
尤其是之前跟风降价的那几家,此刻更是心里不是滋味。那天中午,三家店老板凑在一起吃饭,脸色都不太好看。
他们的店冷冷清清,对比“轩婉”门口的热闹,显得格外刺眼。
有人开始明里暗里打听林宇轩他们的进货渠道。
超市老板娘和林宇轩熟络,被不少人围着问:“他家从哪里搞来的货?看着确实不错。”
超市老板娘耸耸肩:“谁知道呢,神神秘秘的。人家有门路呗。”
更有甚者,派自家的亲戚,装作普通顾客,跑到“轩婉”店里东看西看,试图套苏婉的话。
“这衣服从哪儿进的啊?我侄女在城里开店,想找个靠谱的货源。”一位中年妇女一边试衣服一边问。
苏婉只笑着介绍衣服,对货源问题一概不答:“这件颜色特别衬您的肤色,您看这个剪裁多精致。”
没过几天,镇上其他几家服装店里,也零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“外贸尾单”。
“看这个,跟轩婉那件差不多,便宜二十块。”张强热情地向顾客推销着,甚至首接在店门口挂了个醒目的“进口尾单”招牌。
但稍有眼光的顾客一摸就知道不对劲。
“料子怎么这么硬?线头还露着呢。”一位中年妇女皱着眉头比较着。
张强脸色一僵,随即笑容满面:“这是进口面料特有的挺括感,国产货哪有这质量!”
他们打出了“同款最低价”的牌子,用更低的价格倾销,试图分流“轩婉”的顾客。有些贪便宜的顾客确实被吸引了过去。
林宇轩站在店门口,看着对面张强店里的情形,嘴角微扬。
“怎么,不着急?”苏婉递过一杯茶,好奇地问。
“有什么好急的?”林宇轩接过茶杯,“模仿只是最低级的竞争手段。”
周末,林宇轩和苏婉在店内举办了一场小型的“搭配展示会”。
“这条阔腿裤配这件衬衫,适合通勤;加上这件马甲,立刻变身约会装。”苏婉站在小小的展示区,向围观的顾客介绍着。
林宇轩则趁机向在场顾客发放精心设计的“轩婉服装贵宾卡”。
“这是什么?会员卡吗?”一位年轻女孩好奇地问。
“比会员卡更好,”林宇轩笑着解释,“一次性消费满五十元就可以办理,凭卡下次购物九折优惠。”
“只有九折?张强那边可是八五折。”一位顾客插嘴道。
林宇轩不慌不忙:“但我们会提前通知贵宾卡持有者新款到货信息,您生日那个月来,还有专属礼物。”
“真的吗?那我要办一张!”一位经常来店里的阿姨立刻掏出钱包,又挑了一条围巾凑够了金额。
这种在县城都少见的会员制度,在小镇上引起了轰动。不到半天,林宇轩手写的几十张贵宾卡就发完了。
“再加点别的福利吧。”晚上收拾店铺时,苏婉提议,“比如贵宾卡用户可以免费享受一次简单改短裤脚或袖长的服务?我可以做。”
林宇轩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很多人买衣服时都担心不合身。”
次日,这项新增服务一经推出,立刻有顾客现场试穿后要求调整。
“我先穿回家,你看这袖子短了点。”
“没关系,”苏婉笑着量了尺寸,“您是贵宾卡会员,明天来取就行。”
一周后,“轩婉服装”的会员群体稳步扩大,苏婉将从尾单货上学到的设计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,推出了几款特别适合本地中年妇女的改良旗袍上衣。
“这件衣服真像是为我量身做的!”镇长夫人试穿后连连称赞。
林宇轩知道,他们的商业模式初见成效——“精选尾单的高品质”加上“苏婉独特的设计”再加上“新颖的会员服务”。这套组合拳不仅挡住了同行的模仿冲击,反而让“轩婉”在镇上站稳了脚跟。
但成功的喜悦背后,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林宇轩心头:想要做得更大,资金从哪里来?
他看着账本上增长的数字,又看看苏婉忙碌的身影,开始计划下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