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七岁神童,科举路上六元及第
我七岁神童,科举路上六元及第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 > 我七岁神童,科举路上六元及第 > 第21章 采摘草药

第21章 采摘草药

加入书架
书名:
我七岁神童,科举路上六元及第
作者:
逆天抽象喵喵君
本章字数:
7028
更新时间:
2025-05-22

最终,在苏明理清晰的分析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下,苏大山和张氏被彻底说服了。

他们决定,除了将苏明理卖玩具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还债、购买必要口粮以及作为明年两个孩子的赶考储备外。

还要再拿出一小部分,支持苏明理尝试他所说的那些“新门路”。

苏明志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,认为苏明理不过是异想天开,瞎猫碰上死耗子赚了几个小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。

但他因为上次的“军令状”和在家庭中日益边缘化的地位,也不敢再公然反对。

他也就只能每日阴沉着脸,用一种等着看好戏的眼神打量着苏明理。

而苏明理,则在得到父母的明确支持后,立刻开始了他的行动。

他的第一个目标,便是村子后面那片连绵起伏的青山。

正如他所说,大山里物产丰富,只是村民们大多目光短浅。

或者缺乏相关的知识,只知道砍柴、打猎。

又或者采摘些常见的野果野菜。

对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山货药材,却往往视而不见。

苏明理知道,想要从大山里讨生活,辨识草药是关键。

他前世虽然是文学博士,对植物学也只是略知皮毛。

但宿慧带来的强大记忆力和学习能力,让他有信心能快速掌握这些知识。

他先是找到村里几位常年进山的老人,以孩童特有的好奇和谦逊,向他们请教山中常见的草木名称和用途。

老人们见他小小年纪便如此好学懂礼,又听闻了些关于他“神童”的传言,倒也乐于指点。

苏明理将老人们说的每一种植物的形态、气味、生长环境以及可能的功效都牢牢记在心里,并在脑海中与前世那些模糊的植物图谱进行比对和印证。

同时,他还拜托周夫子,希望能从夫子那里借阅一些关于草药或者《本草》之类的书籍。

周夫子听闻苏明理不仅要读书,还想学着辨识草药为家里分忧,心中更是赞赏不己。

他虽然没有专门的药书,但也找出了一些记载着常见草药图谱和性味的杂记、农书,供苏明理翻阅。

如此准备了数日,苏明理觉得自己对一些常见的、相对安全的草药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
他决定,先进山考察一番,亲眼看看那些草药的真实模样。

但这个决定,却遭到了张氏的强烈反对。

“明理,不行!山里太危险了!你才多大点儿,万一遇到蛇虫猛兽,或者迷了路,那可怎么办?”

张氏一脸担忧,说什么也不同意苏明理独自进山。

苏大山也皱着眉头:“是啊,明理,山里不是闹着玩的,你还是安心读书,这些事情,有爹和你大哥呢。”

苏明理知道父母是担心他的安全,便笑着说道:“爹,娘,我不是要一个人去,我想请大哥陪我一起去。”

“大哥常年砍柴,对山路熟悉,有他照应着,不会有危险的。”

他又补充道:“我只是想去认认那些草药,看看它们都长在什么地方,并不往深山里去,就在山脚附近转转。”

“若是能认准几种,将来咱们采摘起来,也更有把握不是?”

听他这么一说,又想到大儿子苏明德确实对山路熟悉,张氏和苏大山的担忧才稍减了几分。

而苏明德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
在他心中,只要是小弟想做的事情,只要是对这个家有好处的事情,他都会全力支持。

于是,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。

苏明德背上砍柴刀和背篓,苏明理则带着一个小布袋和一把母亲特意给他磨快的小镰刀,兄弟二人一同踏上了进山之路。

初秋的山林,空气清新,草木葱茏。

苏明德常年在山中行走,脚步稳健,如履平地。

苏明理虽然年纪小,体力也远不如哥哥。

但他精神亢奋,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好奇,一心想着将书本上和老人们口中的描述与实物对应起来,倒也还不觉得疲累。

苏明德不时地会指着路边的某种植物,告诉苏明理它的名字、村里人对它的称呼,以及一些世代相传的简单用途或土方子。

苏明理则像一块努力吸水的海绵,认真地听着,仔细地观察着那些植物的形态、颜色、气味和生长环境。

他努力将哥哥所指点的实物,与自己前几日从周夫子借来的杂记、农书图谱上看到的描绘,以及从村中老人口中听闻的那些草药特征一一对应起来。

遇到与书本描述相似却又不敢确定的,或者哥哥也说不清具体功效的。

他便详细追问,并将这些疑问和观察结果都牢牢记在心里,准备回去后再仔细查证。

“大哥,这种开着黄色小花的草,村里的李大爷说能治肚子疼,书上画的好像叫‘败酱草’,是同一种东西吗?”

苏明理指着一丛不起眼的野草问道。

他记得书上说败酱草有清热解毒之效。

“嗯,村里是叫它苦苣菜,也叫败酱,晒干了泡水喝,是能清热解毒,治些小毛病。”

“不过,这东西山里多得很,不值什么钱。”

苏明德答道,并顺手拔了一株,让苏明理仔细看它的根茎叶。

苏明理点点头,将这信息和实物特征牢牢记在心里。

他又指着一丛叶片边缘带着细密锯齿的灌木问道:“那这个呢?我瞧着它的叶子和周夫子书上画的一种叫‘艾叶’的有些像,书上说可以温经止血。”

苏明德凑近看了看,又摘下一片叶子闻了闻,说道:“没错,这就是艾叶,村里人端午的时候会采来挂在门上辟邪,有时候也会用来熏蚊子。”

“至于能不能温经止血,我就不大清楚了,没听说谁用它治过这个。”

苏明理却心中一动。

他记得前世艾叶可是个好东西,不仅能入药,还能制成艾绒、艾条用于艾灸。

有温经通络、祛湿散寒的功效,在养生保健方面很有价值。

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药铺是否收购,价格如何。

他不动声色地将这艾叶的生长位置记了下来。

兄弟二人在山脚附近转悠了大半日。

苏明理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,以及苏明德的经验,倒也真的辨认出了好几种他认为有潜在价值的草药。

比如,一种叶片肥厚、能清热解毒的“马齿苋”,一种开着紫色小花、据说能凉血止血的“紫花地丁”,还有一种藤蔓植物,结着红色的小果子。

苏明德说叫“蛇莓”,村里老人说能治毒蛇咬伤。

苏明理将每一种草药的形态特征、生长环境都仔细地记录在脑海中,并少量采摘了一些样本。

他准备带回去给周夫子辨认,或者对照书籍进一步确认。

期间,也遇到了一些小小的“惊险”。

比如,苏明理在拨开一丛灌木时,差点踩到一条蜷缩着的青蛇。

幸亏苏明德眼疾手快,一把将他拉开,然后用柴刀将那蛇赶跑了。

这些小插曲,让苏明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进山的危险,也更加感激哥哥的细心照料。

傍晚时分,兄弟二人满载而归。

虽然背篓里大部分还是苏明德砍的柴火。

但苏明理那个小布袋里,也装了不少他采摘回来的各式草药样本。

回到家中,张氏和苏大山看到他们平安回来,都松了一口气。

当苏明理将采摘回来的草药一一摆在桌上,并像模像样地介绍着它们的名称和可能的用途时,苏大山和张氏都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
他们没想到,平日里在山中随处可见的这些野草,竟然还有这么多道道。

“明理,这些……这些东西,真的能卖钱吗?”张氏还是有些将信将疑。

苏明理笑着点点头:“娘,具体能不能卖钱,卖多少钱,还得拿到镇上药铺去问问才知晓。”

“但至少,咱们多了一条门路,不是吗?”

他拿起那几株艾叶,对张氏说道:“比如这个艾叶,若是能卖上好价钱,咱们后山那片可多着呢!”

苏大山看着儿子那充满自信的眼神,听着他条理清晰的分析。

心中那份因为贫困和对苏明志科举无望而积压多年的沉闷与绝望,似乎被狠狠地撬动了一角,透进了一丝久违的光亮。

他第一次感觉到,这个家,或许真的……真的还有希望!

这个希望,不仅仅是因为小儿子苏明理展现出的惊人读书天赋。

更是因为这孩子竟然还有这等“点石成金”的本事,能想出法子来贴补家用,为那漫长而耗费巨大的科举之路筹措钱粮!

以往,他总觉得供养苏明志读书,就像是在往一个无底洞里填东西。

家中日子越过越苦,却看不到半点回报的曙光。

科举之路,在他眼中变得越来越渺茫,越来越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

但现在,苏明理的出现,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。

这孩子不仅聪明,还懂事,知道为家里分忧。

这条通往科举功名的活路,似乎因为小儿子苏明理的这份能耐,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、更坚实了一些!

苏明理这孩子,不仅仅是读书的料子,更是能为自己读书铺平道路的料子!

他拍了拍苏明理的肩膀,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,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,却充满了力量:“好!明理!说得好!爹信你!”

他转向妻子张氏和长子苏明德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明日!明日我就陪明理和他大哥,一起去镇上药铺问问!”

“我倒要看看,我苏大山的儿子,究竟能给咱们这个家,带来多大的惊喜!”

他此刻心中充满了干劲,仿佛所有的疲惫和绝望都被一扫而空。

只要能让两个顺利读书,将来只要能有一个考取功名。

那他这把老骨头,就算是再苦再累,也值了!

科举,依旧是这个家唯一的出路。

但现在这条路,似乎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,不再那么令人窒息了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